首页/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正文

您走失的儿子,我们找回来了!

来源:渭南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0-05-29 11:36

“国芳回来啦!你还认识我们不?”

5月26日下午,一时间鞭炮齐鸣,随着鞭炮响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石界河镇冬青树村王国芳的家,被闻讯赶来的村干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围得水泄不通,走失17年的王国芳在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及西峡县石界河镇民政干部的护送下,平安回来了。

当王国芳从救助车上走下时,村民们一下子围了上来,听到熟悉的乡音、看到熟悉的面孔,走失在外漂泊17年,如今已有54岁的王国芳憨憨地笑了起来。“你可回来了,我的儿呀!我们想你呀……”一句话没说完,王国芳的母亲喻花各抱住失散十多年的儿子号啕大哭,王国芳的父亲王金安为寻找走失的儿子,他已经苦苦寻了17年,回忆起往事,老人泪水纵横,难掩激动。

据村民介绍,18年前,36岁的王国芳在他们眼里,一直是个聪明、懂事、勤快、能干的年轻人,他有个哥哥叫王保国,婚后三个月身患肝癌,在医院抢救期间,新婚妻子离他而去,经抢救无效于2002年12月去世,王国芳备受打击,由于他和哥哥从小一起长大,兄弟俩感情很深,哥哥的去世,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此他性情大变,成了一名“问题”青年。

和父母生活期间,他一直神志不清、精神异常,2003年2月6日上午9点,王国芳给父亲说了一声“爸,我在家闷得慌,想出去溜达一下”,到晚上8点,母亲喻花各在家做好了饭,一直没见儿子回来,父亲王金安出去寻找,怎么也找不到人,女儿、女婿也陆续从石界河镇赶回来加入了焦急而又漫长的寻亲路,张贴寻人启事,托亲戚朋友寻找,能想的办法都想到了,可就是找不到。

妹妹王春姣说:“整整半年多,我爸妈每天夜里做梦,梦到的全是我二哥,白天我们骑摩托车在公路上找,夜晚做梦在梦里寻”。想起那段夜以继日寻找的日子,王春姣眼里含着泪说:“当时,家里人非常着急,为了寻找他,把周边各个县城、乡村、山沟都找遍了,但由于我们山里人文化水平有限,不懂得如何寻求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找了半年多都无功而返,一直没有任何消息”。

王国芳的二爸王金柱激动地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后来时间一长,我们对找到国芳的期望一降再降,大家认为他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与国芳年龄相仿的大部分村民也都认为他可能早已不在人世,没有想到17年后的今天,他被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平安送回来了”。

王国芳得到救助的事情,还要从2016年6月3日下午3点说起,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在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中,在高新区中心广场巡逻中发现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蓬头垢面,衣衫破烂不堪,正在垃圾箱里捡拾垃圾,工作人员上前与该男子进行交谈,通过询问沟通,工作人员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且初步判断该男子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经过耐心规劝,对方终于同意接受救助。

工作人员将其护送至救助站,为其办理好入站手续,给他洗澡、理发、刮胡子,换上了新衣服,备好了饭菜,吃完饭后工作人员再次与他沟通交流,开始询问他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他说自己名叫“芳芳”,当时“芳芳”言语不清,交流困难,也不知道自己家住什么地方,经过耐心沟通,得知他不识字,工作人员无法获得其家庭住址和个人信息。

“先给他治病吧。”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科科长杜小谋说,于是一边精心照料给他治病,一边全力以赴继续帮他寻找家人,在全国救助寻亲网、渭南电视台、渭南日报、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多频次推送寻亲公告,并采集DNA信息进行比对和人脸识别寻亲,但均一无所获。

对于受助人员的生活,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下了不少功夫,除了亲情化照料之外,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积极与他沟通交流,到站三个月后,“芳芳”胖了一圈,脸上时常挂着笑容,自从“芳芳”进入救助管理站后,工作人员一直都在努力帮他寻亲,一有时间就会和他谈心、聊天,希望从他口中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早日帮他找到家人。

“芳芳”逐渐从一开始的沉默寡言变得乐意向上,愿意和工作人员聊天。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工作人员多次尝试与其沟通,但还是无法获得个人有效信息。几年下来,王国芳口中只完整说出“芳芳、保国”两个词,工作人员连同“保国”的谐音,搜索了地图上的每个角落、查找了户籍信息,但并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芳芳身体状况良好,就是有智力障碍,在站内进行照料,既利于观察他的身体状况,也方便为他甄别寻亲,”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说。经过4年时间的精细照料,王国芳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恢复得越来越好。

今年4月初,在一次沟通交流中,他的口中蹦出了“大岭头、朱阳关”六个字,寻亲工作人员如获至宝,从中察觉到了希望,虽然线索有限,但寻亲工作有了新进展,工作人员紧盯这一线索,增加了与“芳芳”交流沟通频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随后的沟通交流中,王国芳口中还提到“大岭头、冬青树、朱阳关、五里川”。随后的交谈过程中“大岭头、冬青树、朱阳关、五里川、石界河”等字眼在言语中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于是工作人员在不影响他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再次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了重点询问。

沟通过程中,“芳芳”说出了更多与身份有关的信息,他说出自己叫王国芳,哥哥叫保国,还有一个妹妹叫春姣,家在“大岭头、冬青树、朱阳关、五里川、石界河”,那有一个集市,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妹妹徒步去玩……。工作人员经过对长期以来王国芳所说词汇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发现“冬青树、朱阳关、五里川、石界河”等地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都有,按图索骥,工作人员与西峡县石界河镇民政干事刘占怀以及冬青树村村支书宋银召取得了联系,请求配合协查。村委会反馈信息,冬青树村以前确实有个叫“王国芳”这个人,已经离家17年了。为了进一步确认王国芳的身份信息,工作人员决定通过微信视频让其兄妹二人相认,视频接通后,这对分开了17年的兄妹终于见面,看着视频这头相隔17年未见面的二哥,王春姣泪流满面,很肯定地说:“这就是我二哥”。

image.png

5月26日,对地处偏远山区的西峡县石界河镇冬青树村王金安一家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失联17年的亲人就要回来了,年过花甲、历经世事的王金安尽管已经在心里想象了很多次见面的场景,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早上不到6点钟,喻花各就起床了,她和家人忙前忙后,把家具擦得一尘不染,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虽然儿子一行上午9点才从渭南出发,赶到这里也需要4个多小时,但喻花各还是坐不下来,她不停地转出转进,把这里整理一下,那里收拾一下,生怕儿子回来照顾不周,下午一点,屋里屋外已经聚集了七八十位同村的邻里、亲朋和村上的干部,他们纷纷向王金安、喻花各夫妇贺喜,一同翘首期盼王国芳回家。

在等待的过程中,喻花各给大伙讲述了她的感受。儿子找到的好消息,是在5月23日传回来的,那一天至今,她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视频里的儿子她一眼就认出来了,他现在喜欢吃什么?自己应该准备点什么?见面第一句话说什么呢?这些问题,日夜缠绕在她的心头,竟让她有种近乡情更怯,不敢见来人的惆怅。好端端的儿子突然在家门口丢了,喻花各的天塌了,那几年,她失魂落魄地守在村口高岗上,希望儿子走失只是老天跟她开的一个玩笑。但从那天起,王国芳就从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中消失了,17年的漫漫寻亲路有多漫长,王国芳的妹妹王春姣最有体会,“前三年时间,父母就奔波在寻找二哥的路上,听到哪里有线索,背起包就走,一走就是个把月。那几年,我们家一天正常日子都没有过过。”三年寻子未果,王金安、喻花各夫妇决定,守在孩子走失的地方,一辈子等着他回来。

5月26日是护送王国芳回家的日子,一大早,工作人员就开始准备护送返乡工作,此行的目的地是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石界河镇冬青树村,300多公里车程,工作人员时不时观察王国芳状态,看他有无晕车等不适症状。然而当救助车进入冬青树村时,看着眼前陌生又熟悉的景色,王国芳一路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护送人员随口说了一句“这是到哪里了?”片刻寂静后,“冬青树村”四个字竟从一路沉默的王国芳口中说出。显然,他心中早已了然,回家了,工作人员转身看去,王国芳正默默擦拭着泛红的眼睛,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下午2点多钟,救助车行驶到了冬青树村王国芳家。

image.png

大伙赶快出来迎接,一时间鞭炮齐鸣,历经17年后,已经步入老年的父母和儿子终于相见了,他们眼含泪光,紧紧拥抱,不舍得分开,这个场面让众人都唏嘘不已。王家大大小小的人也热情地为大家端茶倒水、发烟让座,如同过喜事一般。“多亏了你们把我二哥送回来了,17年来,我们全家人四处寻找,可一直没有任何线索,逢年过节,一想到二哥在外面生死未卜就心如刀割。”妹妹王春姣感动地说,王金安、喻花各夫妇将两面写有“大爱无疆 善德永存”,“为民排忧 心系百姓”的锦旗送到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手中,并鞠躬致谢:“感谢你们把我们的儿子送回来。这些年,每年吃年夜饭时,我们想起儿子都掉眼泪……”说着又哽咽起来。满头白发的王金安夫妇看着17年未见的儿子平安归来,对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有着说不出的感激。

“我们每一次把受助人员平安顺利地送回家,都会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也成为下一次甄别寻亲、护送返乡的动力。”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业务副站长王勇说。

据冬青树村村支书宋银召介绍,王金安夫妇现为我们村低保户,王国芳回来,我们下一步要尽快帮助他恢复户籍,办理身份证,去县残联申请,鉴定他的残疾等级,帮他办理残疾证,让他享受残疾补贴,同时,尽快给他申请办理低保,以后根据形势和政策变化,我们会尽可能让他享受到国家应有的帮扶政策。

image.png

护送王国芳回家,只是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成功寻亲的一例。近年来,我站不断开拓寻亲模式,逐步形成卓有成效的“531”寻亲工作机制。5,即全国救助寻亲网、渭南电视台、《渭南日报》、“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5个发布渠道;3,即运用DNA、血型及人脸识别3项技术,开展专业化对比;1,即针对受助对象存在智力精神障碍、语言能力缺失等问题,成立寻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运用“望闻问切、观体型、抠字眼、辨口音”等手段,深挖滞留人员信息,对有效线索逐条查清摸透,开展实地走访寻亲,今年以来,我站先后帮助4名长期滞留人员圆了回家梦。

“看到王国芳与家人团圆,我们非常激动,虽然为长期滞留人员寻找家的过程充满艰辛,护送返乡的路很漫长,但我们却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也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要求,进一步加大甄别寻亲工作力度,使更多的受助人员尽快与家人团聚。”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吴超说。(市救助管理站 王西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