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易地扶贫搬迁涉及8个县(市、区)50个安置点,安置群众1.6万户5.78万人。为把易地扶贫安置点社区打造成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和谐共享新家园,全市按照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思路,创新安置点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搬迁群众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明显增强。
共商——群众的事由群众协商着办。按照《2020年渭南民政十二项暖心专项行动》安排,全面实施城乡社区自治规范行动,全市建设协商议事示范点128个,村(居)“两委”成员、监委会成员、搬迁群众代表、物业代表、驻区“两代表一委员”等参与协商,有力推动了全市基层自治规范提升。
共建——助力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结合搬迁群众素质实际和就业需求,组织开展了缝纫、编织、家政、月嫂、电子商务等多种技能培训,全市10余家社区工厂,让搬迁群众不离家门就可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有效解决了社区贫困劳动力稳增收能脱贫问题。
共管——实现搬迁群众网格化服务管理。根据全市《推进党建“留心护根”快速响应服务队伍建设》工程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织网专项行动,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建成网格62个,社区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主任负责、社区干部抓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社区网格服务管理神经灵敏。
共享——推动搬迁群众在社区深度融入。自上而下建立基层自治规范、网格化服务管理、困难矛盾纠纷化解、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倾斜支持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服务管理长效机制397个,建成生态广场、文化广场、村史馆等基础设施,推进了搬迁群众文化融和,提升了社区治理与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