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OB体育娱乐平台苹果板 / 社会事务 / 正文

最好的新年礼物是送你回家

来源:渭南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0-01-13 11:24

街头流浪的人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心酸往事,在他们孤立无援的时候,城市中的救助管理机构为他们点亮一盏暖灯,照亮归途。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正是这样一家为受助人员提供临时救助服务的救助管理机构,一直以来,帮助那些居无定所、生活无着的流浪者找到回家的路。被送到这里的流浪者或是患有精神障碍,或是患有智力障碍,或是患有肢体残疾,他们大多都无法正常与人交流,没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栖身之地,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回家,是渭南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做的事。

image.png

“在外打工十多年的老胡回来啦!”,1月2日下午,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小河村村委会院子里来了许多人,村支书、村干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闻讯赶来。原来,是本村外出打工12年的胡双喜在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回来了。看到老胡回来了,他的哥哥胡兴成和侄儿胡龙宝急忙上前迎接他,“你可回来了……”一句话没有说完,哥哥胡兴成就哽咽了。当得知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几经周折为弟弟胡双喜寻亲,又从渭南一路护送他回家,老胡的家人非常感激,他们拉着救助站工作人员杜小谋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那么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是如何帮助胡双喜找到亲人的呢?时间回到2019年8月5日。当天,通过市民报警,民警将一名在渭南市经开区故市镇流浪乞讨人员送到了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他来救助站时看起来约五六十岁,虽然蓬头垢面,口齿不清,但身体状况还不差,因为没有身份证明,工作人员初步询问他姓名、家庭住址,他断断续续地说出自己的姓名叫“郁宗林”,今年56岁,家在河南省灵宝市故县白家底村,工作人员为其办理好入站手续后,帮助其洗澡、理发、换衣服,并为其准备了饭菜,将其临时安排在站内休息,根据他提供的家庭住址,准备护送他回家。

image.png

当天,救助站安排专人专车带“郁宗林”前往河南省灵宝市故县白家底村实地寻亲,工作人员到白家底村村委会向村支书了解情况,该村村支书根本不认识“郁宗林”,村里也没有这个人;工作人员又耐心询问他家庭住址,让他再仔细想想,他又说是安家底村人,工作人员带他去安家底村挨家挨户地询问、辨认,结果他根本不是这个村里的人,只是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实地寻亲无果,工作人员将其带回救助站。

image.png

工作人员决定先让他休息几天,等精神稳定一下后,再进一步问询。虽然问询暂缓了,但对于“郁宗林”的救助寻亲工作并没有一点耽搁。工作人员趁着这段时间为其在今日头条发布寻亲公告,还采集了DNA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比对,还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及渭南日报发布寻亲公告,希望能找到其家人。

对于“郁宗林”这样的受助人员,为了能够获得更多寻亲线索,帮助其早日回家,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在生活细节上下功夫,为他端饭、洗衣、理发、洗澡等亲情化照顾,用实际行动打动他;在情感上,积极和他沟通交流,慢慢去调整他的心态,用对待亲人的方式感化他,让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和亲情;在获取个人信息方面,与他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用真诚、同感、理解的态度接纳他,使其最大限度自愿说出个人信息。工作人员在不影响“郁宗林”正常休息的情况下,又接连几次对其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询问。“你叫什么名字?上过学吗?”“郁宗林,我没读过小学,读过书”;“你家住哪里?”“山西、河南”……河南在渭南,听“郁宗林”的口音明显不是山西的,从口音可以肯定他不是渭南本地人,很有可能是河南或陕南人。但由于“郁宗林”极不愿意配合,沟通交流几度陷入僵局,也没问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image.png

虽然寻亲开展得不顺利,但“郁宗林”在救助管理站内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身体健康,干干净净。三个月过去了,“郁宗林”比刚进站时胖了一圈。然而,到中秋、冬至、元旦,他看着电视里家家户户团团圆圆,他总是独自在一旁黯然神伤。为了尽快帮助“郁宗林”找到回家的线索,工作人员经常一有空就去找他聊天,经过近五个月的照料及感情磨合,“郁宗林”从一开始不愿配合到愿意和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了。

image.png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梳理多次询问记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梳理出“郁宗林”以前生活的大致经过。他22岁以前随母亲郁凤娇在安康市白河县一带拾荒流浪,1990年随母亲在捡拾矿石时,母亲不幸失踪,1990年至2010年在金矿上打黑工,不幸头部受伤,失去记忆,2010年至2019年在西安、合阳一带流浪,2019年6月-8月在渭南市经开区辛市镇流浪,靠乞讨、拾荒为生。

工作人员再次与“郁宗林”沟通交流时,当问到家庭地址时,他说出“小河”两个字,并说出自己的原名叫胡双喜,工作人员将谈话内容进行了录音,经过反复聆听终于又听出“小河村”三个字眼。为了进一步确定获取的信息,工作人员将录音反复听,并进行分析核对,得到的答案仍是家住小河村这个地方。胡双喜的甄别寻亲工作有了新进展,工作人员紧盯这个线索,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查找带有“小河”这两个字的村庄,另一方面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系统查找小河村所属的乡镇,最终,比对出了相似度较高的“大河镇”。

image.png

按照“大河镇”这一信息,渭南市救助管理站与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小河村村支书潘德峰取得了联系,请求配合协查。村委会反馈的信息,小河村以前确实有个叫“胡双喜”的人,已经离家十几年了。为了进一步确认胡双喜的身份信息,了解其家庭情况,2019年12月19日,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李欣及人工作人员驱车前往大河镇小河村,经过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在村委会见到了胡双喜的哥哥胡兴成、侄儿胡龙宝及村支书潘德峰,他们详细向工作人员介绍了胡双喜的情况,同时也看了胡双喜的照片,确认此人确实是小河村人。1月2日是护送胡双喜回家的日子,一大早,工作人员就开始准备护送返乡工作,此行的目的地是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小河村,200多公里车程,工作人员时不时观察胡双喜状态,看他有无晕车等不适情况。然而,当护送车辆进入大河镇时,护送人员随口说了一句“这是到哪了?”片刻寂静后,“大河镇”三个字竟从一路沉默的胡双喜口中说出。显然,他心中早已了然:回家了,工作人员转身看去,胡双喜正默默擦拭着泛红的眼睛……,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当天下午5时,年迈的哥哥胡兴成远远看见救助业务车便迫不及待地迎上前,胡双喜和哥哥胡兴成在小河村村委会见面。哥哥抱住失散多年的弟弟号啕大哭:“12年了,你去哪里了,我想你啊!”侄儿胡龙宝在旁边紧紧拉着他的手,泪水不住地流。12年后的重聚,人未语泪先流,兄弟相逢、街坊邻居、村委会人员都赶来相迎,多年相思愁断肠,哥哥拉住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杜小谋的手久久不肯松开。道别时,杜小谋轻轻拍拍胡双喜的肩膀说:“我们走了。”此时,胡双喜露出久违的笑容说:“谢谢你们!”

据他哥哥胡兴成介绍:“2007年胡双喜跟亲戚外出山西务工一直没回去,家里老人去世了,想叫他回来一起送老人一程,一直联系不上,家里人非常着急,这些年我们发动全家人四处寻找,花了不少人力、财力去寻找,可一直没有任何线索,逢年过节,一想到弟弟在外面生死未卜更是心如刀割。没想到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给全家带来如此大的惊喜,亲属们对救助站工作人员细心、耐心、热心、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备加赞赏”。他哥哥表示:“我们会全力以赴照顾好他的”,下一步救助站将根据情况进行实地回访和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对胡双喜生活情况进行走访,及时关注他的生活状况,使其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image.png

人世间最欣喜的莫过于久别重逢、亲人团聚。为了进一步加大甄别寻亲工作力度,渭南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寻亲方式方法,开拓寻亲新模式,逐步形成卓有成效的“531”寻亲工作机制。“531”寻亲工作机制即“5条发布渠道”,借助全国救助寻亲网、渭南电视台、渭南日报、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平台刊登受助人员信息,发布寻亲公告;“3项运用手段”,运用DNA、血型及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专业化对比;“1个挖掘措施”,针对部分受助对象存在智力精神障碍、语言能力缺失等方面问题,无法有效查询和核实其身份信息的情况(俗称“无名氏”), 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寻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寻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定期不定期与受助人员沟通交流机制,组织专人开展寻亲工作,有效运用“望闻问切、抠字眼、辨口音”等工作手段,坚持做到询问不漏人,查询不遗项,深挖滞留人员信息,对询问线索进行整理归纳,对有效线索进行逐条查清摸透,详细拟定出涉及个人及家庭住址信息,开展实地走访寻亲,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也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2019年先后为10名长期滞留人员找到了家。(渭南市民政局 王西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