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大明镇,因镇政府驻地大明寺而得名。
明、清属华州。民国时为华县大明乡。1949年5月为大明区。1956年4月设大明乡。1958年9月成立星火人民公社。1959年1月划归渭南县,为高塘人民公社大明管理区。1961年9月复属华县,改大明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大明乡。1997年改置大明镇。2011年撤销金惠乡并入大明镇。
大明镇位于华州区境西南部,东与瓜坡镇、杏林镇为邻,南面一隅与洛南县接壤,西接高塘镇,东南连金堆镇,北邻赤水镇、瓜坡镇。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秦岭北麓高塘塬,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秦岭山地,北部为黄土台原,有“三原两沟两川道”之称。主要河流有遇仙河、马峪河,其中,遇仙河发源于辖区内的桥峪,自南向北纵贯,境内流长25千米,经赤水镇注入渭河。名胜古迹有蕴空禅院、悬棺、大明寺等。民间社火、皮影雕刻、剪花艺术颇有影响。大明镇面积121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个村民委员会。镇人民政府驻大明村。
蕴空禅院,位于华州区大明镇政府西南六千米的蕴空山北麓。相传始建东汉,旧名“去寂寺”。至于“蕴空山”“蕴空禅院”的“蕴空”之名,当从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普乾法师谈起,普乾法师为了尊崇名高望重的“蕴空禅师”才改“云寂寺”为“蕴空禅院”的。蕴空禅院,明清时期,规模宏大,东西进深千余米,占地三十亩,佛堂香熏烟浓,至晚清衰败。现禅院仅存大殿三间,内供释迦主尊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大殿右前侧有廊房六间供僧侣食宿之用,禅院南端有一仿木楼阁式宋塔,再南又有普乾和尚宝塔相伴。传说普乾禅师是明崇祯皇帝的四太子,自清灭明后,全家惨遭劫难,唯他一人有缘幸存,于是他便潜身佛门,周游到此,修身待机。因其素有“生不做清臣,死不沾清土”这誓愿,故亡魂归天之后,其弟子们便按师父遗嘱,选定风水墓地将其棺材用铁索悬在精心构筑的大墓中,且四周不着其土,最后唯留墓门收顶密封,以此为葬。心诚的弟子们为了师父之灵早归西天成佛,便每日按时入墓诵经。如此,天长日久,墓门则成为后世虔诚信徒或四方游客祭扫、观光“悬棺”之要口,无怪乎华州区群众久有“蕴空禅院看悬棺”之话语留传于世。蕴空禅院久负盛名,其重要的原因正在于“悬棺”,它使禅院具备了独特而浓厚的地方特色,数百年来,“大明寺”“大明村”“大明乡”等等总以“大明”命名。直至今天,每逢春夏之交,总有数以千计的信徒、游客远道而来观光览胜。其盛会,可长达五至七日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