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米红代表:
《关于改善农村养老的建议》(第7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时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重要窗口机遇期。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抢抓机遇,高起点谋划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下大力气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养老服务发展的“四梁八柱”。
一、精准发力,夯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基础
一是摸清服务需求和供给底数。对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信息采集,掌握老年人数量、分布及其养老服务需求等基本情况,对经济困难的失能、残疾、失独、留守、高龄等特殊群体老年人进行重点筛查,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对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分布、功能、运营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和分析,为新增、改造养老服务设施提供依据。二是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实中省市关于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必须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建立健全民政、住建等部门全程参与的“四同步”工作机制。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对已建成的日间照料中心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整合、改造和提升,支持利用废旧的学校、村委会办公场所等改建农村幸福院,每个镇至少建设1处农村幸福院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试点期末,全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农村幸福院覆盖率要达到100%和80%以上。三是完善居家养老功能。支持家庭承担基础养老功能,构建以家庭为核心、村民小组或网格为依托、机构服务为补充的家庭养老体系。通过开展适老化改造、明确就医联系人、引导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邻里托养等,提升居家服务水平,强化巡访、关爱、服务“三位一体”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体系。弘扬敬老孝老美德,每年评选“百名孝子”“百名敬老孝老模范”。四是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成立市级养老服务专家委员会,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顾问”制度,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和理论指导。依托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和“1+X”证书试点与推广,实施养老队伍“百千万”(百名院长、千名护理员、万名孝子)培训计划,3年内实现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其他从业人员100%培训率。每年组织开展全市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最美护理员”评选等活动,对获奖选手按规定授予“全市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
二、改革创新,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一是实施“互联网+养老服务”行动。建设全市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和渭南市“智慧养老”服务调度指挥中心,整合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医疗卫生服务、家政服务、志愿服务等资源,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线上信息化、线下实体化服务,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养老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打造“虚拟养老院”。支持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APP)等拓展应用,提供智能化的远程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生活照料等符合老年人服务需求的项目落地。二是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培育和发展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龙头企业、机构或社会组织。探索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无偿或低偿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试点期末,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管理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低于50%。三是探索推广互助养老模式。在一区一县先行试点“时间银行”做法,依托公办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平台,开展互助养老服务时间银行,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实行积分制管理,低龄老人及志愿者等在“时间银行”开户后,将提供的相关养老服务时间存进“时间银行”,通过积分换取相应物资或服务。四是积极拓展服务范围。整合各类资源,通过改造利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或闲置物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向老年人提供月托、周托、日托等短期托养等“喘息服务”项目,对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参考养老机构政策,每年每张床位给予50元的运营补贴。支持机构养老发挥专业精熟、设备优良、资源丰富的优势,为服务辐射区域内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帮助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及“五助”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五是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准和管理办法,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到2021年,投入运营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率达到80%;到2022年,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40%。
三、兜牢底线,完善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服务制度
一是建立关爱机制。全面建立居家探访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健全定期巡访独居、空巢、留守、失能老年人工作机制。探索试点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购买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接受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孤寡、残疾等特殊老年人委托,依法代为办理入住养老机构、就医等事务。二是完善特困供养服务。实施县级中心敬老院护理型设施设备改造提升行动,重点增强长期照护功能,提高特困人员兜底保障能力。县级护理型敬老院在优先满足县域内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的前提下,重点解决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的托养服务,有入住意愿的失能特困人员全部安排入住养老机构。三是发展公益慈善助老。引导公益慈善资源、志愿义务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扶持发展社区为老服务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组织。每个社区至少培育发展1个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和1支志愿者服务队伍,重点为居家“三无”、失独、孤寡等特殊困难老人开展志愿服务。四是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健全完善以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互助幸福院等为网点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持续实施农村互助幸福院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十四五”期间每年提升改造100个示范型互助幸福院。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每季度上门走访探望,及时评估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和赡养责任落实情况。支持农村特困供养机构拓展职能,为周边困难、高龄、失能、失独、留守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并同等享受政府相关补贴政策。到“十四五”末,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60%。
四、综合施策,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水平
一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对现行政策文件中涉及的重度残疾老年人护理补助、特困供养老年人基本服务和照料服务、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养老服务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列出为老服务清单,明确服务名称、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办理程序、责任单位等内容,扩大政府为老服务知晓率,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二是完善养老服务监管机制。健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准入、竞争和监管机制,保障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财政资金资助项目适时开展综合评估,确保资金执行进度、绩效符合工作要求。加强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企业、机构或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健全联合奖惩机制。加强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民政部门要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开展老年人产品和服务消费领域侵权行为专项整治,并形成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面向老年人的非法集资、保健品欺诈等频发高发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五、协力推进,建立健全支撑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协调推进。建立市级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研究解决养老服务工作重大问题。在纵向上建立市、县(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纵向协同推进机制;横向上健全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构建起完整的行动体系,保障政策落地。二是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将居家和社区养老事业所需经费纳入市县两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各级财政将不低于55%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标准,重点购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社会工作和人员培养等服务。三是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探索推动形成符合市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决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长期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等所需费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为参保人提供个性化长期照护服务。四是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和敬老孝老文化建设,做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策、服务项目、服务模式的宣传推介,引导广大群众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营造有利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感谢对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支持,请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我市养老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渭南市民政局
2023年10月31日